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是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注释】 廉:少。未少有得:没有一点儿收获。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注释】 怠:懒惰。忌:忌恨。与:朋友。说:通“悦”。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注释】 几:庶几、差不多。
【点评】 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当时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不能积极修养自我,且又妒忌别人。
儒家一般认为上古时代最为美好,后世多不及。本文也采用了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首段描述在上古时代尊重贤能的场景,第二段再述当下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来说明,在当时,注重道德修养、努力干事业的人反遭人嫉恨,时代风气已糟糕至极。而韩愈属于理想主义者,他所设想的美好的上古时代事实上并不存在。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注释】 道:指儒家的基本原则。可以参看韩愈的另一篇文章《原道》。受:通“授”。业:泛指经、史、诸子之学及文章写作。《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承认世上存在不依靠学习便具有非凡智慧的人,但认为自己天生驽钝,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韩愈则进一步认为根本就不存在生而知之的人。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庸:岂,难道。无:不论。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9月8日是什么节日?国际扫盲日是几月几日[图]
- 文中具体举出了四个“素位其行”的例子富贵的人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图]
- 修长 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内 羊角形似羊角的[图]
- 古《文子·精诚篇》作“故”“嗣”《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图]
-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声音[图]
- 我尔身也我身即你身 公子光接受托付吴王想借楚国丧事的机会讨[图]
- 一、天文地理发明与发现二、政治军事发明与发现三、农林牧渔发明[图]
- 上九白贲无咎 贲卦名何谓“贲”?《序卦》曰“贲者饰也”卦象离[图]
- 事疑当为“义”字墨子说“沉默的时候就要思考讲话的时候就[图]
- 姮娥即嫦娥也做“恒娥”传说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药飞升月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