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三国魏中山(在今河北正定)人,字子传,有《汉书音释》四十卷。
孟康:三国魏广宗(在今河北威县)人,字公休,曾注《汉书》。
徐厉:西汉文帝时人,具体不详。
苏林:三国魏陈留外黄(在今河南民权)人,字孝友。
通逵:犹“通途”。逵,四通八达的道路。
隐:夯筑。金椎:铁铸的锤击工具。
渭水又东流经长安城北,长安城于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筑,六年(前189)建成,这就是咸阳城。秦时的离宫并未建城,所以给它造城,王莽改名为常安。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从东边出城,北端第一门原名宣平门,王莽改名春王门正月亭,又名东都门,外城城门也叫东都门,就是逄萌挂冠弃官而去的地方。第二门原名清明门,又叫凯门,王莽改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仓,又称藉田门。第三门原名霸城门,王莽改名为仁寿门无疆亭,人们看到城门是青色的,又叫青城门,或叫青绮门,又叫青门。旧时门外出产好瓜,从前广陵人邵平是秦时的东陵侯,秦亡后做了平民百姓,在这座城门外种瓜,瓜很甜美,所以人们称为东陵瓜。阮籍《咏怀诗》说: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拒阡陌,子母相钩带。诗里说的就是此门。从南边出城,东端第一门原名覆盎门,王莽改名为永清门长茂亭。此门南边有下杜城,应劭说:下杜城就是旧时杜陵的下聚落,所以叫下杜门,又叫端门,北与长乐宫相望。第二门原名安门,又称鼎路门,王莽改名为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原名平门,又叫便门,王莽改名为信平门诚正亭,又叫西安门,北与未央宫相望。从西边出城,南端第一门原名章门,王莽改名为万秋门亿年亭,又叫光华门。第二门原名直门,王莽改名直道门端路亭,就是旧时的龙楼门。张晏说:门楼上有铜龙。《三辅黄图》说:这是长安西出第二门。说的就是此门。第三门原名西城门,又叫雍门,王莽改名为章义门著义亭,水从城北流入,有函里,人们称为函里门,又叫突门。从北边出城,西端第一门原名横门,王莽改名为霸都门左幽亭。如淳说:横,音光,所以叫光门。外城有都门、棘门。徐广说:棘门在渭北。孟康说:在长安北,是秦时的宫门。如淳说:《三辅黄图》说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曾驻军于此,以防匈奴,又有通门、亥门。第二门原名厨门,又叫朝门,王莽改名为建子门广世亭,又叫高门。苏林说:高门是长安城北门。门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所以叫厨门。如淳说:现在叫广门。第三门原名杜门,又叫利城门,王莽改名为进和门临水亭。城门外有客舍,所以人们称为客舍门,又叫洛门。所有这些城门都有通衢大道相通,每座大开的城门各有三条大路穿过。修建大路时以大铁椎夯土,两边种植林木,左边出门,右边进门,往来有一定的路径,行人出入,有上行道和下行道的分别。
又东迳未央宫北。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余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城。北有玄武阙,即北阙也。东有苍龙阙,阙内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章、白虎、凤皇、朱雀、鹓鸾、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宫北,即桂宫也,周十余里,内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迳通。
这一段记叙著名的汉未央宫。未央宫的建造早于前面的汉武帝建章宫,但在历史上,声名超过建章宫,常常以此宫与秦的阿房宫并提,所以《水经注》对此也写了较多文字,点出了此宫的不少门阙和殿宇。总之,在这两条《经》文下的《注》文,加以疏理加工,汉都长安城就可以大致复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