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西安KTV招聘网 > 西安热点资讯 > 西安励志/美文 >  豕韦氏曾经为“伯”,“伯”就是一方诸侯之长,影响力仅次于天子

豕韦氏曾经为“伯”,“伯”就是一方诸侯之长,影响力仅次于天子

2022-08-07 08:46:12 发布 浏览 339 次

豕韦氏曾经为“伯”,“伯”就是一方诸侯之长,影响力仅次于天子。这件事可视为王室对诸侯发出的挑战,难怪乎司马迁说“诸侯畔之”。其实诸侯谈不上反叛,因为就不曾真正被王室统治过。

孔甲死后,帝皋继位,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豕韦氏复国。新一任夏帝显然认为与诸侯对峙并非明智之举,还是维持以前的格局最好:夏帝与诸侯名分上说是君与臣,实际上谁也不鸟谁。

帝皋的让步显然让中央与诸侯的矛盾稍稍缓解,但这位短命的天子在位仅仅三年就去世了。继任者帝发在位的时间也不够长,大约九年便去世了。末代夏帝粉墨登场,这个人,便是在历史上臭名远扬的夏桀。

那么,夏桀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十六 夏桀干了什么坏事

夏桀与商纣都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同时也是亡国之君。

司马迁在《史记》的《夏本纪》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在《殷本纪》中还说道:“夏桀为虐政淫荒。”

这仍然是很含糊的说法,因为《史记》中并没有记录夏桀做的任何一件坏事。

我们读史时需极谨慎一点,中国历史多是成王败寇之论,只要是失败者,基本上都可以套上这些万能法宝:亡德啦、荒淫啦、残暴啦。其实这套在成功者头上,多数也是适用的,就比如说夏帝国的开国者夏启,他岂是以德得天下吗?他岂不是残暴之人吗?岂不是穷兵黩武者吗?

中国的史学虽然丰富,可是长期以来,史学只是被当作政治工具罢了,令历史真相完全失真。其实这种现象,古人就多有议论了。

《淮南子》一书曾明确指出:“三代之盛,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天下之积毁也。”三代就是指尧、舜、禹时代,之所以被认为是难以超越的完美时代,那只不过是后人拼命贴金的结果;同样,夏桀、商纣之所以遭到恶意攻击,只是天下人把坏事都加到他们头上,注意这里使用“谤”字,意为不符事实的攻击。

在《列子》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表述:“天下之善,归之尧舜;天下之恶,归之桀纣。”这是中国人很要命的简单逻辑,说某人好,就说得伟大光荣正确,一点缺点也没有;要整黑某人,就把全世界的恶行都套在他身上,让他百世不得翻身。

我敢说,倘若夏桀战胜商汤,那么遭万古骂名的人必是商汤,而夏桀将成为一代明君。那么,这里我们将讨论两件事情:其一,夏桀想做什么事业呢?其二,夏桀干了什么坏事呢?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夏桀想做什么事业呢?

我在前面说过,整个夏朝,除了开国者夏启之外,其他夏帝对诸侯的控制力都很弱,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春秋时代的周王,有天子之名而无天子之权。但是有一位夏帝力图改变这种局面,这个夏帝就是孔甲。他撤除了豕(shǐ)韦氏的封国,正式向诸侯要回统治的权柄。因此这位帝王后来被冠以“德衰”之名,其实用“德衰”来解释历史是很浅薄的方法。真相并不是谁的德行高,这里所涉及的完全是利益之争——夏帝想夺取更大的权力,而诸侯们却不想把权力拱手交出。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